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82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1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18~195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5um测量精度
2.5+L/200重复精度
2.5um总放大倍率
25.2~158.4X物方视场
8.1~1.3mm工作距离
90mm光栅尺解析度
0.1um测量精度
重复精度
总放大倍率
物方视场
工作距离
光栅尺解析度
新闻资讯
News时间:05-29 2023 来自:祥宇精密
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工具显微镜,工具显微镜作为现代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必备仪器之一,有很多不同种类,每种显微镜在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上都有所不同。今天,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工具显微镜有哪些种类,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。
一、手持式显微镜
手持式显微镜是最简单的一种工具显微镜,通常由一个小型镜头和一个手柄组成。这种显微镜便于携带,可以在户外采集样品时使用。手持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20-100倍,观察效果相对较弱。这种显微镜主要适用于初学者和简单的实验观察,例如观察蚊子的翅膀或者树叶的表面细节等。
二、台式显微镜
台式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工具显微镜,通常由一个镜头、一个支架、一个升降装置、一个调焦轮和一个底座等部分组成。台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100倍以上,最高可达到2000倍左右。这种显微镜通常用于学校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中,适用于较为精细的观察,例如观察细胞、细菌、微生物、纤维等。
三、倒置显微镜
倒置显微镜是一种专门用于细胞培养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显微镜,通常由一个倒置镜头和一个反射镜组成。样品可以直接放置在镜头下方,通过底部镜头进行观察。倒置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和液体悬浮液,有助于学习和研究生物细胞的动态变化。这种显微镜价格比较昂贵,通常只用于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中。
四、荧光显微镜
荧光显微镜是一种专门用于观察荧光标记样品的显微镜,通常配备高压汞灯或激光器等光源,能够刺激样品产生荧光反应,从而得到更加明亮的图像。荧光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学、医学、分子生物学等领域,可以用于观察细胞、蛋白质、DNA等。
五、高清数字显微镜
高清数字显微镜是一种新兴的工具显微镜,采用高清摄像头和计算机技术,可以将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直接传输到电脑屏幕上,方便记录和存储。此外,高清数字显微镜还可以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,有助于科学研究和教学。
总结:
以上就是常用的五种工具显微镜。除了以上五种显微镜,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显微镜,例如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,在特殊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。
参考文献:
1. 徐云江, 王杰. 显微镜学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16.
2. 张学山, 等. 显微学与显微技术[M]. 北京: 高等教育出版社, 2018.
3. 游斗生, 刘清华. 细胞显微镜学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17.
4. 胡振宇, 等. 显微镜及应用[M]. 上海: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19.
5. 阎旭东, 等. 生物医学材料显微学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20.
400-801-9255